智汇阿克苏,解码"互联网+健康管理"创新发展路径
近日,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互联网健康管理分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在风光旖旎的新疆阿克苏盛大开幕。本次会议以“智能体检、智慧健管”为主题,汇聚全国健康管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互联网+健康管理”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6月28日下午举行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技术创新论坛"上,南京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周卫红教授带来了《CACA指南早癌筛查科普解读》的精彩报告,深入解读了基于CACA指南的肿瘤早筛策略,并分享了TERIFAQ早筛技术、miRNA7多模态融合模型等创新成果,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烈反响。
周主任首先剖析了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指南)的重要意义。作为专为中国人群量身打造的肿瘤防治规范体系,CACA指南与美国NCCN指南、欧洲ESMO指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它聚焦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遗传背景和诊疗特色,强调"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理念,兼具中国特点和国际视野。CACA 指南中的癌症筛查科普指南详细阐述了早筛的意义和手段,二者相辅相成,为我国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了极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指导。
周主任指出,早期肿瘤的五年生存率约为 89%,而晚期肿瘤的五年生存率仅为21%,这一显著差异凸显了肿瘤早期筛查在提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面的关键作用。传统肿瘤早期筛查手段如内镜、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液体活检技术以其无创、便捷等优势,不仅在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广泛应用于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其良好的可接受性和实时监测能力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广阔前景。
周主任还深入解读了几种常见癌症的筛查策略。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直肠癌和食管癌是我国癌症死亡的五大主要原因,占总癌症死亡的67.50%。其中,肝癌作为我国发病率第4位、死亡率第2位的癌症,防控形势尤为严峻。在肝癌筛查策略上,建议综合考虑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影像学特征以及血液学分子标志物(血清AFP、DCP、7个microRNA组合),并依据肝癌诊断路线图的步骤进行临床诊断。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常规筛查,以实现早期发现和干预。
周主任进一步介绍了一种创新的早筛技术——TERIFAQ(Target Enriched RNA Isolation for Amplification & Quantification)微小核糖核酸检测技术。该技术是基于靶向富集的RNA分离-扩增-定量检测,一次血液检测即可提示患癌风险并辅助诊断,具有灵敏性高、可多次动态检测、进而降低晚期患者分布、成本效益优等特点。
基于TERIFAQ技术开发的7种微小核糖核酸检测试剂盒miRNA7, 是我国首个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的肝癌分子检测产品,在肝癌早期诊断中展现出优异性能。与传统肝癌标志物AFP检测相比,该技术灵敏度提高约30%;而且在AFP无法做出判断的患者中,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灵敏度可达77.7%,特异度可达84.5%)。
最新临床研究证实,人工智能驱动的肝癌早诊多模态融合模型GALADM在肝癌极早期和早期阶段的鉴别诊断中表现优异,不仅显著优于单一指标检测,也超越了既往所有模型,为Vsport机构开展精准健康管理提供了更高效、经济的解决方案。
报告最后,周主任总结强调,CACA指南的精髓在于倡导“预防筛查,未病先防”的理念。它综合考虑筛查年龄、时间、频率、方式等因素,对群体筛查作出了详细指导,对后续的诊断、治疗有极大的指导价值。同时,提升早诊率需要多方努力:一方面要加强CACA指南的科普推广,另一方面要推动创新筛查技术的应用,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让更多患者受益于"互联网+健康管理"的创新模式,推动肿瘤防治进入精准化、个性化新时代。
本届大会的成功举办,为健康管理领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与会专家就"互联网+健康管理"的创新发展路径达成重要共识,为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顿慧Vsport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继续深化科研创新与技术突破,推动前沿技术更好地赋能健康管理实践,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早日实现。